25
2023
-
04
銷區大米需求清淡 短期粳稻以穩為主
作者:
中央氣象臺消息,本周全國春播區以晴好天氣為主,大部土壤墑情適宜,利于一季稻播種育秧、江南早稻移栽。4月21日至22日白天,湖北南部、湖南東北部、江西北部等地降水較為集中,雨量較大,對水稻播種育秧略有不利。未來10天,南方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,江南、華南大部、江漢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50~100毫米,局地150毫米。
口糧消費低迷 稻米以穩為主
本周,國內稻米市場購銷清淡,大米口糧消費低迷,旅游和餐飲業穩步恢復,但集團性需求提振有限,加之天氣轉熱,多元主體對原糧采購的意愿進一步減弱,經銷商備貨量不大。相較中晚稻,制粉和飼料需求階段性提振早稻銷售行情,但制粉需求帶動稻價上漲的動力有限,飼料需求則受小麥、玉米行情普跌的聯動效應抑制,飼用性替代優勢被逐步弱化。因此,稻價短期進一步上漲乏力,短期內稻米價格預期以穩為主,部分品種價格隨供需小幅波動。
本周,黑龍江雞西大米加工企業圓粒粳稻(國標三等,下同)收購價2620元/噸,長粒粳稻收購價3300元/噸;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業普通粳稻收購價2700元/噸,超級稻谷收購價2920元/噸,長粒香稻谷收購價2900元/噸;江蘇泰州大米加工企業普通粳稻收購價2800元/噸,“9108”優質粳稻收購價3160元/噸,周環比均持平。安徽巢湖大米加工企業普通粳稻收購價2600元/噸,周環比回落20元/噸。
今年一季度稻米價格并未出現常年較為明顯的上漲行情,甚至小幅回落,市場總體較為清淡。隨著政策性稻谷投放,預計后期國內粳稻米市場將維持當前格局。一是銷售由新糧轉向陳糧,優質稻谷有限。1月至2月國內粳稻仍處于收購期,粳稻產量、質量總體較好,供應較為充足,托市收購政策保障了市場價格穩定,但進入3月份后,優質新稻見底,市場優質優價特征明顯。二是政策性稻谷及儲備輪出數量逐漸增多。各級儲備和中儲糧分公司的儲備輪出持續進行,市場供應充足,對稻米市場的上行構成一定的壓制。三是大米市場需求平淡。企業、居民基于對疫情后期走勢的不確定性,去年12月至今年春節前均進行了比較充足的備貨和采購,消耗需要時間;由于二季度天氣逐漸濕熱,大米容易變質,居民每次購買量較小,終端經銷商不愿大量備貨,大米銷售總體平淡。
拍賣成交大降 外貿同比雙減
截至4月18日,最低收購價稻谷已進行四次拍賣,計劃投放數量均為90萬噸左右,成交率分別為16.1%、15.1%、6.5%和7%,后兩次拍賣成交量大幅下降。具體而言,中晚秈稻拍賣成交率分別為25%、18.1%、16.7%和19.3%;粳稻拍賣成交率分別為0.3%、21.2%、0和0.68%;早秈稻拍賣成交率分別為22.8%、5.9%、2.7%和1%。
可以看出,中晚秈稻的成交率相對較為穩定,市場尤其關注優質陳稻;粳稻市場供需最為寬松,市場主體參與拍賣的積極性不足,加之地儲輪出持續進行,后續拍賣成交情況可能依舊低迷;早秈稻依質依需成交率有所波動,但從當前市場需求看,拍賣成交情況好于預期。
本周,海關總署發布2023年3月份進出口數據。2022/2023年度(10月/9月)迄今我國累計進口大米214萬噸,同比減少89萬噸,減幅29.4%。由于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較大,多國提高糧食儲備,海外需求強勁,導致國際大米價格普漲,采購成本大幅提高,市場主體持觀望態度,按需采購為主。大米進口成本有所增加,成為3月份我國大米進口量同比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2022/2023年度迄今我國累計出口大米81萬噸,同比減少20萬噸,減幅19.8%。從出口金額上看,我國3月份出口大米均價同比上漲56.1%,一季度累計出口大米均價同比上漲52%。
相關新聞